導語:因為專業,所以自信
茶為君,火為臣,君臣佐使,方得好茶。
此話說的是“焙火”在制茶中舉足輕重的效果。
在中國六大茶類里,武夷巖茶的工藝最是繁復。焙火工藝,則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韻的關鍵工藝,也成為了各家巖茶品牌競相修煉的核心競爭力。
清代文學巨匠梁章鉅有稱:“武夷焙法,實甲天下?!彪m然有些品種的茶葉也有焙火工序,但毫無疑問武夷巖茶的焙火是茶葉中最具特色和最考驗技術的。焙火作為巖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可謂“成也焙火,敗也焙火”,對巖茶最終的價值起著決定性作用。
不必拓展至整個武夷山巖茶產區,僅是核心正巖區的天心村,據今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村510戶人家里,就有450戶人家經營茶產業。因此,在山場之外,在洶涌迭起的巖茶品牌中,得焙火核心工藝者便得市場。2012年,和星巖品牌橫空出世,成為俘獲了巖茶圈茶客們的心。
和星巖,最核心的好巖茶,這樣的諧音梗體現出來的自信,不只是來源于天心村核心正巖區而已,究其根本,與和星巖焙茶人精湛的匠心工藝密不可分。
傳統手工炭焙的火工表達,是現代科技無法替代的重要工藝。早在和星巖品牌誕生之前,創始人張毅的焙茶水平在武夷山就已經小有名氣了。他出身制茶世家,自少年時便四方學習,集百家之所長,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了技藝,可通過焙火固條索、止發酵、定香氣、調湯色、散雜味、防霉變、延久存,呈現巖茶最好的狀態。
張毅對自己的制茶天賦倒也直爽不推脫,有的關鍵點只要他看過一次就能得悟,比如有次他看一位非遺傳承人焙茶的手法,突然悟到自己常用焙茶方法的不足,回去后便嘗試改進,成品質量果然又得到了提升。
每年天氣最熱的7、8月,也是焙茶最忙的時節,張毅常常與其他焙茶人一起在焙坊內經歷漫長的蒸熬。焙茶也有多道工序,分為“打焙、蓋灰、上焙、翻焙、嘗火、下焙、晾茶”等。每道工序都是十分繁瑣的過程。焙茶人要熬著酷暑和炭火的雙重夾擊,非一般人所能忍受。
打焙:外在轟轟烈烈,內則細膩謹慎
打焙,通俗講就是生灶,要將燒著的炭打碎拍均勻。彼時的焙坊里是真正意義上的“熱火”朝天,室溫高達100多攝氏度,離灶源越近溫度越高,人沒有防護服待兩分鐘皮膚就會被灼傷。待打焙結束馬上蓋灰,焙茶是不能見明火的,一?;鹦巧踔習У粢换\茶,因此要用炭灰覆蓋在打焙好的炭火上。
蓋灰的過程最講究的是刮灰,將灶內炭堆刮得光滑圓順,切不可刮成斗笠尖狀,這是一樁巧工。若打焙和蓋灰做得好,一灶炭能燒半個月以上?;疑w好后,并不急于上焙,要等10個小時以上,等待木炭完全燃燒穩定。
打焙是基礎,卻也需要十足穩定性,讓火勢由明轉暗,同時保持火勢勻整平和,方能持續達到焙火所需的溫度標準,使炭火與茶葉交融出的細膩與個性。
上焙:耐力、體力和經驗的極端考驗
茶葉放置在竹制的焙籠里,將焙籠放置在炭灶上的過程就是上焙,看似簡單卻也暗藏玄機,是對焙茶人耐力、體力和經驗的三重考驗。
根據每款茶的不同階段、不同狀況,需要給到足夠充分的焙火時間及不間斷的看護。焙茶時間根據要求長短相差很大,從六七個小時到三四十個小時不等,這期間翻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30到50分鐘翻焙一次,因此有些茶焙一次,只翻焙就能多達四五十次,而且24小時不可間斷,個中辛苦只有焙茶人自己知道。
嘗火:茶客之樂事,卻是焙茶人心里苦
嘗火通俗講也就是喝茶,在好茶者眼中這等樂事,卻是焙茶人最苦的差事了。茶葉在翻焙的過程中要不斷喝著,目的在于隨時了解茶葉的變化,那么為何叫做嘗火呢?
即使是從市面上買回、經過放置的巖茶,有的喝起來也會覺得火氣大,況乎剛焙的茶?想像一下就能體會了。焙茶人喝到嘴里會產生灼燒的感覺,而且要不停地喝,難怪張毅會說,我們焙茶人都是鐵齒銅牙!
等到火工做透做足,焙火環節就算大功告成了。然而這并不代表此時這茶就能喝了,好茶要等。還有最后一道工序是晾茶,要讓從100多攝氏度高溫下來的茶葉在通風的環境下自然清涼下來,這個最簡單的工序一點也急不得,如果沒有涼透,茶葉就會生出悶氣、油氣,變得容易返青。好茶不易得,處處容不得大意。
蛤蟆背,是茶葉炭焙充分、技術掌握好會出現的一種外觀特點。當你在品用“和星巖”時,葉底中的蛤蟆背便能告訴你張毅等焙茶人經歷的故事——免不了的高溫坊,躲不開的灼燒感,如鳳凰涅槃般的火工之苦,只為做出一泡口感滋味絕佳的武夷巖茶。
焙茶人的匠心和認真,鑄成了和星巖真誠的品牌形象,也書寫著一代焙茶人的光輝歲月,足以令茶客致以感動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