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品網訊】在中國的古陶瓷藝術品收藏市場上,每年中國香港三、四月份幾大知名拍賣行的春拍,一般都可以給中國內地的古陶瓷收藏帶來一些指導作用,今年香港幾大拍賣行的春拍有點不盡如人意,在已結束幾場拍賣中,古陶瓷還沒有出現天價,不過一些平常不太引人注意的古陶瓷品種,還是值得大家關注一下的。
例如在4月6日香港保利春拍中,述鄭齋·青箱長物—中國陶瓷名品選粹一場中,有件唐代邢窯的白瓷渣斗以35萬元左右港幣價格成交,這個成交價還是不錯的,渣斗這種唐代白瓷品種存世量還是不少的,尤其以河南鞏縣窯和河北邢窯出產最多,過去唐代白瓷因存世量較大,在國內、國際拍賣中的價格一直不是很高,相較于唐代白瓷在古陶瓷中的影響力來說,其拍賣成交價格和其在古陶瓷中的地位遠遠不成正比,所以,國內藏家對唐代白瓷產品中的精品可以多加關注。上個月,在美國紐約亞洲藝術周中,一對隋唐時期河南鞏縣窯燒制的白瓷薄胎杯以40萬左右人民幣價格成交,已經傳達出了一些市場趨勢,隨著人們收藏認識上的提高,這些中國古代早期白瓷精品必定有很大收藏潛力。
其實在國內的古陶瓷收藏中,唐代邢窯和鞏縣窯的白瓷產品還是非常受藏家歡迎的,唐代的邢窯產品價格相較于河南鞏縣窯產品有很大優勢,這不僅因為唐代邢窯產品的存世量要少于鞏縣窯產品,還因為唐代邢窯的胎土更細密,胎釉結合較好,所以一般情況下邢窯的產品不易剝釉,這點要強于鞏縣窯;再有一個原因,唐代以后邢窯白瓷漸由定窯白瓷接旗,而鞏縣窯白瓷的傳承唐代后漸趨沒落,這點對鞏縣窯這個北方白瓷大窯口的市場價格有不小影響。
不過因為鞏縣窯白瓷產量大,品種相較于邢窯產品更多,所以其中也有很多精品可以作為收藏者關注的對象,尤其是對一些造型奇特,特別是那些存世稀少的隋唐白瓷精品一定要多加留意,例如上月紐約亞洲藝術周出現的那件隋代鞏縣窯產的白瓷薄胎杯,其存世量稀少,但在過去中國內地市場上的價格并不高,受收藏認識與眼界的限制,許多藏家都忽略了這個品種,收藏的人并不多,而當你認識到這種產品的真正價值時,市場上卻已經很難再收藏到這樣的藏品了。
這樣的情形現在依然存在,被中國內地藏家忽略的不僅是隋唐白瓷精品,中國古代陶瓷品種還有不少類似境遇,其價值并沒有被藏家認識到,這也是因為我們中國內地的收藏者大多在認識上和收藏眼界上與國際上一些大的收藏家和藝術品機構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對這些中國古代陶瓷產品在藝術上與審美上的認識都不足,相信隨著中國內地藏家理論知識與認識水平的提高,其對國內一些古陶瓷的認知也會不斷發生改變,那時中國古陶瓷的春天可能也就真的不遠了。